我喜歡目前的這份工作, 因為可以專注在工作與服務的對象本身, 而不必身陷於人員管理或跨部門資源協調的各式紛爭當中. 這樣說並不表示我已經超然已經不再眷戀以前的工作, 只是一來因為現實的限制, 二來可能因為年歲漸長, 突然覺得現在應該單純的工作, 單純的幫助與回饋.
所以, 現在的工作, 每天聽到很多的故事, 很多的精彩也很多的辛酸. 而為了能確切幫到客戶, 需要很專注的傾聽與投入, 不帶偏見設身處地的為每一個不同的客戶著想, 所以, 每一個會談都要很入戲. 持續下來這樣的結果, 我發現最近常常頭痛或是眼睛痛.
工作的型態, 在會談的當下要很投入很專注很入戲, 因為, 這樣才能和客戶一起擬訂出一系列可行的量身訂做求職行動計畫, 不然, 可能每一場會談之後每一個客戶都被建議去做同一件事. 只是有時太投入的關係, 或是會談持續到下班時間, 我會發現直到回家情緒都還留在那個客戶的情境裡.
所以, 我發現這樣的工作需要一些配套的機制, 幫助我們緩和情緒, 幫助我們繼續有能量再幫助下一個下一組客戶. 這樣的機制是一個退出與下戲的機制, 也許是會談中間隔個半個小時, 喝杯茶出去走走, 或是寫寫客戶會談紀錄, 闔上該客戶的檔案夾, 嘗試著在把客戶的會談內容記下並且關上檔案夾之後, 客戶的故事就像個檔案一樣, 安安靜靜的躺在檔案櫃內直到下個會談的開啟與入戲. 這個機制也很像哈利波特裡的校長所用的那招, 把記憶抽絲後儲存在儲思盆內.
只是, 有時候這樣的機制不太夠, 因為有些故事比較複雜, 我們得斟酌情況尋求主管與同事的諮商建議, 只是所有的討論都以匿名的個案討論方式進行. 因為, 紓解壓力和諮商更妥善的行動方案的同時也須兼顧每一個客戶的隱私. 我想, 這是所有諮商輔導行業的要求.
所以, 現在的工作每天說很多話, 聽很多故事, 看很多人; 除了自己的投入與入戲, 還有會談紀錄與定期服務報告的文書任務, 加上下戲與情緒的抽離. 請不要誤會我們是太過多情或是太過無情, 我們只是一本初衷, 盡力了解每一個故事, 也努力讓我們繼續保有能量投入下一個又下一個的故事情境中. 我喜歡這樣的工作性質, 單純的專注的付出投入與回饋.
在這些許多許多的情境與故事中, 如果在會談中我們能有一些提醒或是指出一些方向或是提出一些當事人沒有想過的可能性或是還沒有看到的資源, 如果我們的這些小小的參與曾經在這些故事的發展中, 敲出一點點小小的改變, 些微的在故事的發展中透露出一些正面的角度, 那們我們就會小小的替客戶的這些改變高興. 就好像一個機緣, 一齊播下了一個小小的希望種子那樣令人欣慰.
通常只要有這個機緣播下一顆小小的改變的種子, 事情就會變得不一樣; 好在我的工作沒有急迫的數字壓力, 所以, 我們可以隨著時間幾個星期幾個月, 持續的追蹤客戶的進度, 持續的進行對談, 持續的和客戶一起撒下另外一些希望的種子. 這樣持續的播種, 在不同的新的舊的故事重疊發生的同時, 好多的好消息就陸續收成. 好消息多半是看到客戶由疑慮不安轉成樂觀行動, 由不太有信心躍進到流利頭頭是道的英文對話, 由沒有方向到找的第一份兼職工作然後又找到下一份正職工作.
一點點改變, 一點點轉機, 一點點不同, 在很多的客戶故事中以現在進行式發生著.
然而, 也不是每一個故事都可以有進展, 很多故事的主人或抱怨或選擇不改變; 只是因為不願意改變, 一直只能停在原來階段的那一刻. 如果沒有一點點改變, 事情當然沒有機緣會變得不一樣. 我這樣說也許不公平, 因為有些嘗試, 也許時機不對, 也許方向不對, 所以, 會有一些虛費白作工的沮喪.
可是, 換個角度想, 每一件事都有它發生的原因和理由, 都有一個發生的好理由. 所以, 如果我們可以試著放下負面的情緒, 找出看似不順的事情背後發生的好理由, 也或許可以純然的相信, 持續的前進, 持續的作一些小小的改變, 加上一點點耐心, 好事情自然會在該發生的時候降臨.
所以, 如果可以, 在入戲與情緒抽離之間, 希望能持續幫助很多人輕輕的敲出一些小小的求職路上的改變契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