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日

求職輔導經驗分享

求职辅导經驗分享~~ 原文請并点击以下网站:
http://www.gcpnews.com/articles/2012-07-30/C1065_84821.html
一、       现身说法话当年
《环球华报》:听说你的就业辅导课讲得很好,我慕名去听了,果真获益匪浅。你的这么多就业知识和经验是从哪学来的?

高素芬:我原来在台湾学的是经济但大学毕业后一路就是在人力资源管理的领域工作。2007年,我跟先生以技术移民身份搬来加拿大,一开始找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以后从事新移民安顿与求职辅导员工作,又学到了很多。

《环球华报》:你一开始找工作的经验都是切身体会,对于新移民很重要,讲讲好吗?
高素芬:还记得当时移民长登时没有特别目标,在台湾上班上到723725日就飞来温哥华了。当时感觉只是要休个长假,再来就是让小孩在这里念书,其他的事情都是且战且走。一开始就是参加就业辅导课程准备了简历看求才广告寄履历表。当时求职辅导顾问对我的履历表很有意见,建议我修改,改来改去让我感觉很烦。因为找的还是人力资源管理经理的工作,所以,寄出很多封履历表一点回音都没有。

《环球华报》:很多新移民都有这种经历,寄出去上百封履历表石沉大海。你后来怎么做的?

高素芬:当时顾问建议我开始做义工,参加Practicum Firm实习公司,但是那时我实在没有办法接受。顾问还建议我参加Toastmaster练习英文简报技巧,但是可能我当时选的小组不好,我也是参加一次觉得学不到东西就放弃了。不过当时把我的学历拿到BCIT ICES做同等学历认证倒是很顺利,另外还参加了当时Career Bridge Program,那是个帮我们安排在业界实习的工作机会,后来很可惜因为我已经有了第一份工作,放弃了这个可以回到人力资源业界的机会。不过Career Bridge Program 只在温哥华试办过半年,之后就撤回东岸了。我在开始的半年东摸摸西闯闯但都没有太好的效果。直到第六个月后开始认命,踏出去做义工之后,找工作就业这件事才开始有了不一样的进展。
《环球华报》:看来做义工还是有帮助。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做就业辅导员工作的?

高素芬:我应该算是2007年底2008年初开始进入求职就业辅导的行业,一开始只是先从临时替补的约聘行政助理做起。因为是第一份工作,所以虽然每天要从素里市到温哥华市中心来回跑,合约也不确定,但我还是很认命地开始做这第一份工作。

二、寻找工作三等式

环球华报》:你是怎样找到这份工作的?

高素芬:第一份工作是在我做义工的机构找到的。当时该机构正在拓展不同的办公室,那位经理其实本来已把人都找齐了,隔天就要开工上班。哪知我轮班做义工那天早上,这位经理刚接到原来录取者打电话来说不能来上班了。这位经理正苦恼着,刚好我的义工主管和我们在闲聊small talk。我原来只是跟这位经理客套问说如果以后有缺人,记得帮我介绍一下。哪知道这位经理沉默了几分钟之后,就问我有没有履历表。有,当然有,我立刻拿出总是放在公文包的履历表递上去,略聊几句,这位经理就叫我明天去上班。这个机缘其实充满戏剧性的,可是事后想想,就是"义工机会"加上"一直努力表现"加上"随时准备好"这些诀窍。

《环球华报》:你的这三个等式总结得非常好!

高素芬:有了第一份工作之后,虽然后来的工作合约还是起起伏伏,但我开始变得比较乐观,总相信是老天爷故意要安排的这些历练,让我从这个办公室转到第二个第三个不同的办公室,让我在短短的一年多里接触了好几个不同的就业辅导方案,认识了很多这行业的前辈。也因为这样,我更加确定我应该开始投资自己,于是我开始在Douglas College修读Career Development Practitioner 就业辅导顾问的证书课程。
《环球华报》:你辅导了这么多新移民,认为新移民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高素芬:以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加上辅导了这么多新移民我觉得一开始大家最大的困难就是无法克服自己的心结。因为这样,无法坦然地接受这里的游戏规则并开始着手进行,自己绑着自己。所以,一厢情愿地用着自己的旧方法旧思维在温哥华打拼。比如说,觉得自己的英文够好了,只是因为本地人讲话都含糊不清或是其他种族的人口音太重所以才听不懂,错失了诚诚恳恳扎实提升英文听说能力的机会。在克服了接受新游戏规则的心结之后,很多人花在提升英文听说沟通能力上的时间还不够。我必须说如果只是应付日常生活,的确每天三个多小时的英文课可能足够,但是如果要在从事专业工作,我们的英文真的需要讲得跟本地人一样流利。因为我们要开会做简报,发表意见讨论议题,我们要和客户应对进退。所以,每天除了睡觉时间之外,基本上阅读和看电视电影听收音机,Everything needs to be in English
《环球华报》:除了英语还有什么要提醒的?

高素芬:另一个问题太容易听进去负面情绪。负面情绪可能来自于邻居或朋友或课堂同学。因为移民生活打拼的确辛苦,所以需要互相吐苦水宣泄一下情绪,可是往往别人说完后心情变好了,这负面情绪却跑到听的人身上。要避免这样的情况,就要多接触比较持正面想法努力打拼有正面能量的人。既然这种情绪转移的效果是存在的,那我们当然要从积极努力的朋友身上获取正面能量。

《环球华报》:听说有的新移民换过很多工作,或是求职找工作的时候东找西奔搞得自己筋疲力竭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频繁地跳槽或是心力交瘁?

高素芬:这是没有计划的散弹打鸟。因为没有计划或是想做的事变来变去,那么努力的效果都会打了折扣。其实在广泛地听取建议和搜集资料之后,就应该制定短、中、长期目标,根据不同目标研拟行动方案。行动方案可以调整,目标大方向应该要坚定或本就规划在备案的选项中。

《环球华报》:你说要制定短、中、长期目标非常好,新移民该如何规划这些目标?

高素芬:首先应该广泛地收集资料,寻求就业辅导顾问的协助,听取不同的建议,衡量取舍和个人状况之后订定六个月,一到二年,以及三到五年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每一个目标下也许各有一到两个备案。然后按着目标拟定该做的行动方案。照说每一个目标之下,应该会有两到三个行动方案细节,比如短期目标是找一份工作先赚取收入,中期继续进修,长期目标要回到专业领域,那么短期的行动方案就应该包括持续练习英文会话沟通能力,准备履历表,寻求就业辅导顾问建议,和做义工等等;中期则是搜集研究继续进修的学校和课程。比较之后,陆续参加课程说明会。虽然进行的过程中有些细节要微调,但是基本方向应该是一致的,一路保持信心乐观积极的持续努力。

《环球华报》:加拿大地广人稀,应该是很缺人的,为什么工作还这么不好找呢?

高素芬:新移民工作不好找的原因有很多。其一加拿大的就业市场的确不比亚洲蓬勃。举卑诗省为例,目前全省工作机会总数也不过两百二十几万,若以人口集中的大温哥华/西南地区,虽占2/3左右,也不过一百五十万个工作岗位。其二是新移民普遍没有本地雇主承认的工作资历,履历表上出现本地训练,本地专业机构,本地义工机会吸引雇主愿意面试的机会绝对大于只有海外优越资历的履历表。因为本地雇主就是要雇用有本地经验的人。要了解本地市场行话人脉和游戏规则。优秀人才和每年移民这么多这是现实,造成了雇主买方的市场。其三就是英文表达和沟通能力。有些人虽然突破了前面的关卡,有机会面试,但是往往在面试时无法充分表达或是没有洞悉没有准备好雇主所要求的产业专业工作知识,最后还是差在临门一脚。

三、为什么大量投放简历没人理

《环球华报》:为什么很多人投履历表没人理呢?

高素芬:很多人准备的履历表是用以前在亚洲的职称,也没有明确写出责任执掌和专业贡献,看着求职广告,寄出一百封制式的履历表,苦苦地等着面谈机会。这些其实都是用着旧方法旧思维,而并还没有采纳本地求职顾问建议的新游戏规则。因为不相信所以无法接受也不会执行。不过这一点其实很难,因为毕竟大家都是事业有成的企业家或是技术移民,要从零开始,非常难。所以,心态的转变需要花几个月的时间,尝试过也经历过也接触过正面的提醒之后,慢慢大家就会改变。只是我常常提醒大家,您愈快转变,事情就会愈快有所改变。还要记得,我们不是只跟本地人在抢工作在竞争,我们还跟每年十几二十万来加拿大的优秀移民们竞争,您可以想象,这些移民大军里,谁愈快进入状况,谁愈快准备好,谁就会先适应这里的就业市场,愈先开始第一份工作。
环球华报》:所以写简历要对症下药是吧?

高素芬:要了解这个问题先要认同找工作是一个销售的过程,应征者是商品,而用人主管是买家。所以了解用人主管对于要找人材的需求是重点,了解什么样的资格资历和经验能力可以解决用人主管的工作难题,并运用一系列营销工具,如履历表、求职信、面试、推荐人、在线履历(LinkedIn profile)等把自己推销给用人主管。大量寄发履历表,如果没有切中所申请职位和用人主管的职位资格要求,效果应该微乎其微。更何况很多工作要求的是本地训练或本地经验,所以唯有开始做义工,开始到学校进修,甚至开始参加会议研讨会训练建立人脉,到处找敲敲门,机会才会一个一个逐渐出现。

《环球华报》:写简历有什么诀窍?

高素芬:准备履历表要内容明确,运用工作职缺广告中的关键词,更重要的是要从用人主管的观点角度写。所以基本上一定有个人联系数据、职位目标(Job Objective(s))、资格重点(Highlights of Qualifications)、工作经验 (Work Experience)、义工经验 (Volunteer Experience) 和教育专业进修 (Educatio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等等。专业履历表最多两到三页劳力工作的履历表以一页为主。

《环球华报》:谢谢你接受采访!希望你的经验能够帮助更多的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