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0日

溫柔的故事

曾經說過, 每一個移民家庭都有一個不同的故事. 而當不同的故事聽的太多, 有時候會惋惜, 有時候會心疼, 然而更多的時候是感動到眼淚在眼眶裡打轉. 今天特別有感觸, 所以想來說一說這其中一些關於溫柔的故事.

台灣跟溫哥華的時差和距離阻擋不了很多人對故鄉的思念, 所以, 需要一年來回飛個兩三次, 探望九十多歲的雙親或是年紀老邁的阿嬤, 他們說, 要把握時間, 因為不知道還能有多少次這樣的機會; 而他們也說, 半夜最怕接到台灣來的越洋電話, 因為很怕心中擔憂的事情會在遠遠的電話那頭沒有預期的真的發生了...對老人家的牽掛, 放不下.

高額機票與長途飛行也嚇不到飛來飛去的空中飛人, 因為雖然在亞洲事業有成, 經濟來源穩定, 但是, 終究放不下一年只能見到幾次面的老婆與孩子, 所以, 雖然萬般辛苦旅途勞頓, 還是要在工作之餘排出飛往溫哥華的探親訪家行程. 偏偏溫哥華海關官員的把關工作, 讓這些介於移民與訪客兩個含糊身分之間的空中飛人們, 每次經過海關都是戰戰兢兢好大的折騰. 可是, 當看到家人孩子, 一切就又拋到腦外... 值得的.

好在網路科技無遠弗屆, 先有email, msn, skype, 後有facebook和facetime, 我們的相聚從無形文字進步到照片影像聲音與生活實況同步轉播. 然而觸摸不到的現實, 依然是心中的一份遺憾.

還有好多決定全家都來溫哥華住下的家庭, 老公和老婆之間, 父母和孩子之間, 多了很多互相提攜的部分, 也多了很多親子共處的時間. 還記得一位移民前輩說的話, "在這裡, 不管發生甚麼事, 只要記住另一半是唯一可以互相依靠的人" 因為這樣的想法與信念, 可以化解很多的鬥氣與孩子氣, 因為, 這裡不像在台灣, 生氣時可以出門回媽媽家或是找朋友聊天消磨; 我們的另一半是在這裡唯一可以支持和幫助我們度過難關的人. 

不管發生甚麼事, 兩個人得一起手幫手, 一起面對, 一起打氣加油. 所以, 沒有公公婆婆岳父岳母在身旁, 心疼老婆懷孕晨吐的先生, 每天細心熬粥張羅老婆吃得下去的各種吃食; 擔心孩子來到新的國家新的學校會不適應, 每天陪著走路上下學, 聊天關心學校課程進度和孩子的新同學; 為了期許一個更好的未來, 在努力學習英文, 專業訓練課程和本地職場橋接的同時, 願意放下身段, 每天花幾個小時賺取勞力工作的辛苦報酬; 胼手胝足, 因為我們要做給孩子看...

通常, 這樣的情況, 不管再辛苦, 夫妻兩人都會異口同聲的說值得, 因為, 他們也會想說拿到公民後回流台灣, 可是一旦想到如果要再回去以前撈錢的忙碌生活型態, 也能就會再三考慮. 因為那樣忙碌的生活工作型態, 大人是屬於公司的, 小孩是屬,於安親班的; 大人脾氣暴躁工作壓力大, 小孩在補習班安親班之間流浪遊走; 光是重新回想或是想像, 都會讓人頭皮發麻. 還有這裡的夏天露營冬天滑雪春天看花秋天賞楓以及三不五時的potluck家庭聚餐聯誼, 這樣的悠閒, 已經放任了我們的生活步調與勞動神經.....所以, 只要混得下去, 過得下去, 好像還是應該留下來...  

所以, 溫柔的先生會主動幫忙做家事, 接送孩子上下學, 讓老婆可以出門學英文, 充實職場專業課程; 溫柔的爸爸會陪孩子做功課, 聊天談心, 甚至讓孩子稱讚爸爸做的菜已經比媽媽煮的好吃. 夫妻兩人誰主內誰主外的角色, 也許暫時互調, 因為一個好不容易找的第一份工作, 要先穩定家庭經濟收入, 另一個沒有話說也就樂噹噹的執起家務雜事. 又或是夫妻其中一人先做著一份勞力工作, 不說辛苦, 因為, 這樣可以成就另一半兩到三年的再學讀書訓練養成期. 這些溫柔的故事, 多半也是成功的故事, 因為每一次當我和他們說話, 他們眼中充滿希望, 面容光彩動人.

因為, 這些事情在他們的眼裡只是過程, 並不是辛苦也不是犧牲, 只是邁向一個更好未來的"過程".

附註: 通常移民的第一代都是加倍辛苦的, 因為在國外的教育和經驗因為語言和文化的關係無法立刻轉換, 所以, 總有一段辛苦的transition階段; 而移民第二代, 因為在本地受教育, 所以, 就業條件和機會和大家是均等的; 而移民第三代, 通常已經會有文化認同的問題. 以文化和身分認同這件事來說, 移民第一代會說"我是台灣人", 移民第二代會說"我是加拿大人也是台灣人", 而移民第三代只會說"我是加拿大人". 就回台灣這件事情來說, 移民第一代會說"喔, 我要回台灣探親",  移民第二代和第三代通常都是說"喔, 我要去(拜訪)台灣玩, 是去旅行"

沒有留言: